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

心聲


給自己一個【空檔年】吧!

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,任何事情對於你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!每天就是上班下班,回到家就是看電視、開電腦還有回覆朋友FACEBOOK的訊息以及按一個讚,能讓我感到開心的事情就是買東西,能讓我感到痛心的事情就是PPS上播放悲傷的泰劇,人生好像活到這裡節骨眼,上也上不去,下也下不去,你說這樣很糟嗎?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似乎是一種夢寐以求的平凡,不愁吃穿跟工作,對我來說確像是一個泥沼,因為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方向,下一步是什麼?我不知道。

曾經我以為這只是一時的低潮,或許放個假應該就可以雨過天晴,但是一年出國血拼四次的我,每天都在跟朋友大魚大肉的我,買衣服買到衣櫃爆出來的我,依舊心靈空虛!

於是我想起了【打工度假】這個美妙的名詞,或許這就是我人生的出口,但我需要放下所有我擁有的,在30歲的轉換季節中,挪出一個空檔讓自己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,或許我會狼狽的回來,或許一切並沒有我想像中美好,但是我知道放下這裡的一切是我重生的開始,能讓自己得到救贖並不是打工度假,而是我選擇我要的生活。

於是從決定的那一刻起,我計劃、我旅行、我紀錄、我尋找、我甚至拿出了染了多年灰塵的英文教材,我的每一天都在為了這個決定準備,我會不安跟寂寞,我會期待跟感動,每一天都是一個期待的開始,說真的我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興奮,距離出發剩下100天的我,我還在在慢慢適應這個決定,還在調適旅行的心情,我希望等我出發的那一天,心情是平靜的,因為那是不一樣的生活,我必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最大的責任,不管是開心快樂都要與它共存。

偶爾都要來這樣的抒發文,給一起準備旅行的夥伴!告訴妳們大家都一樣寂寞跟不安,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有多一點準備,才能少一點不安。

按下到原文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每一個朋友都曾經問我甚麼時候出發,除了家人和男朋友,我從來沒有向人透露。意志從來沒有這次這樣堅定過。多少個月了,沒有一刻的想法離開紐西蘭。但是,我真的不願意告訴你們。雖然收到的反應大多都是不解,慶幸亦有朋友明白與支持。我的堅持是為了把「工作假期」成為自己的事,很多很多的人曾經想過實踐過,身邊也有一半人希望將來去追求。但我要去做,不是要得到你的認同,不因你的艷羨,不在乎你的意見,既然與人無關,於是也不需要到處張揚。

自畢業後,開展了找尋自己的道路。申請簽證前後,感覺更加明顯。「我是誰?」這個問題蟄伏在心,更確確實實地明白這個階段是自我塑造與改變的一個重要時刻。於是,一切都是從自我出發。或許在我成長的路途上,身邊一直有人圍著我轉。尢記得升中時候,心儀的中學沒有給我面試機會。校長知道後,竟然著我把六年來的成績表及獎狀拿出來,讓她去詢問那間中學校長。記得初中時,一次很努力的考試溫習竟然只帶來六十多分。收到試卷後,伏在桌上哭了一堂。老師立即把試卷重改一次,最後得到七十多分。但是,我已經長大。即使心仍停留,卻是23歲的身了。在溫室長大的我,很迷茫。再沒有人告訴我,我要幹甚麼、追求甚麼、努力甚麼。就像上文提到,去到一個泥沼的階段。沒有甚麼大問題,卻是渾身不對勁。旁人看來,生活很美滿的。工作還算錢多事少離家近,家人疼愛,男友呵護,朋友愛惜。「我擁有了別人想要的東西,卻少了自己想要的東西。」我甚麼都不是了。心空虛與寂寞,不懂得和它對話和相處。

我知道是時候出走了,離開自己的安全領地,在不安動盪的生活明白自己,觀照內心。我希望這次體驗如上面的Blogger所言:「而我選擇打工度假,是為了讓自己的籌碼可以更多一點,但絕對不是為了讓自己從台灣的地獄火坑跳到另外一個深淵。

台灣《商業周刊》網上刊登的:「旅行,不一定能夠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,但肯定可以帶來改變的能量,讓你發現人生的疆界不必然只有如此。來一場能量大旅行,準備,從當下就可以開始!」


再摘錄一下網站所提及的:


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傑佛瑞‧寇特勒(Jeffrey A. Kottler),在《旅行,重新打造自己》(Travel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e)這本書中建議,如果要成功藉由旅行改變自我,有九大要訣:

一、做好心理準備,使轉變水到渠成。
二、遠離自己最在乎的人,和平日最能左右自己的各種影響力。
三、審慎規畫時間以利蛻變與成長。
四、強迫自己做新的嘗試。
五、公開允諾對未來的計畫,不給自己反悔的機會。
六、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經歷,才能從中領悟道理。
七、讓改變持之以恆,不隨旅行的結束而結束。
八、將旅行的收穫融入日常的生活裡。
九、希望今後的每一次旅行都能使自己有所成長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